
硫含量为PM2.5主要来源
低劣的油品一直被认为是PM2.5的主要来源。车用汽油中硫含量的多寡直接影响着机动车的废气排放程度。因为燃油中的硫会在发动机的排气系统中生成硫酸盐,形成颗粒物并排放到大气中。而硫燃烧后形成的二氧化硫,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物质。
2011年7月,中国《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(中国Ⅲ、Ⅳ阶段)》正式实施。然而,与此排放标准相对应的国Ⅳ车用汽油标准却在2014年才正式全国施行。这也意味着,长期以来较低标准的汽油品质无法对应要求较高的汽车排放标准。反观过去的几次标准修订,汽油标准总是滞后于汽车排放标准。
我国车用汽油国五标准需到2018年才实施
由国家质检总局、国家标准委组织制定的第五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(GB17930-2013)2013年12月发布并开始实施,过渡期至2017年底,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供应国V标准车用汽油。
与第四阶段车用汽油国家标准相比较,国V标准最主要变化可以概括为“三减、二调、一增加”。“三减”是指将硫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50ppm降为10ppm,降低了80%;将锰含量指标限值由第四阶段的8mg/L降低为2mg/L,禁止人为加入含锰添加剂;将烯烃含量由第四阶段的28%降低到 24%。
“二调”是指调整蒸汽压和牌号。其中,冬季蒸气压下限由第四阶段的42kpa提高到45kpa,夏季蒸气压上限由第四阶段的 68kpa降低为65kpa,并规定广东、广西和海南全年执行夏季蒸气压。同时,考虑到第五阶段车用汽油由于降硫、禁锰引起的辛烷值减少,以及我国高辛烷值资源不足情况,结合我国炼油工业实际,该标准将国五车用汽油牌号由90号、93号、97号分别调整为89号、92号、95号,并在标准附录中增加了98 号车用汽油的指标要求。
国V标准还首次规定了密度指标,其值为20℃时720~775kg/m3,以进一步保证车辆燃油经济性相对稳定。
相比之下欧洲国家从2009年起已经开始实施欧Ⅴ排放标准,逐步淘汰旧车,确保油品升级换代。目前,只有北京开始执行接近欧盟标准的京五汽柴油标准。
油品升级大幅落后 新标准步步推迟
中国油品升级落后汽车升级,一直是一个解不开的怪圈。过去十几年中,在实施国一、国二、国三标准时,汽油标准也分别比汽车标准滞后了两年、一年半和一年零八个月。而欧美以及世界大部分地区,制定和实施汽车排放标准时,一直将车和油当成一个系统,同步实施油品和汽车排放标准,确保汽车排放的升级。
我国的轻型汽油车排放的国Ⅳ标准,已经于2011年7月1日开始实施,但相应的汽油标准实施时间却是2014年1月1日;柴油车排放的国Ⅲ标准原定于从201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,但到目前为止,除北京、上海等地的加油站,其他大部分地区仍然在供应的是含硫量高达2000ppm的普通柴油,符合国Ⅳ标准柴油的全面供应时间更是一步步推迟。
车用柴油标准更低 柴油车排放占汽车尾气污染80%
虽然主要用柴油的卡车在中国车辆总数中只占了差不多四分之一,但其排放颗粒物的比重却占到将近80%,是汽车尾气污染的大户。车用柴油目前已有国三标准,但柴油车大量使用的仍是国三标准以下的普通柴油,硫含量甚至高于2000ppm。
我国车用柴油升级时间表:自2013年7月起,国内流通的国标柴油需全部升级到国三标准(硫含量在350ppm以下)。2015年后中国将全面实施国四柴油标准(硫含量不大于50ppm)。
石化企业"垄断"标准制定权
在整个的油品质量博弈中,石化行业左右着油品质量标准的制定,环保部门和汽车企业的代表力量比较弱,少数石化垄断性企业"垄断"了提高油品环境标准的制定权。国家标准委是油品标准归口部门,能源局负责能源安全,质检局负责市场售油符合国家标准,但这些部门都不能对油品质量的发展规划、目标等提要求。而尽管油品质量与汽车排放息息相关,环境保护部目前也没有相关的油品质量监管的权力。